Harry Potter
2011-08-22 02:05
于是总该写点什么吧?
-
我看这部小说比较晚, 上手的第一部是Order of Phoenix, 时间大约是03年. 起因是访上海友人, 夜晚街市上闲逛时偶然发现盗版出售, 稍稍砍了砍价就收下了. 由于没有前面几部当铺垫, 于是一开始读得稀里糊涂, 不过后来大致了解剧情后也还算好. 印象中这本的角色创造比较成功, 因为我读到某些段落时很有撕书的冲动. 于是回到学校后再去找来前几部补习. 据学校bbs上的友人评论说Rowling的语言不错, 不过我可能已经被George Orwell和Conan Doyle惯坏了, 没觉得这系列的文笔有多出彩. 直到现在, 我仍觉得这个系列的作品能够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机遇. 当然, 这部书至少能够让人读下去, 回想起在读这部小说的前几个月我还再次尝试过指环王的第一卷而最终仍未能静下心捏着鼻子读下去. 好吧我又扯远了, 不提. 到读研究生时, 偶尔在淘宝上看到盗版的前六部作品出售, 记得价格大约是70左右. 收到书后手不释卷地又重读了一遍. 即使不算有声版, 读全书大概也有两三遍了吧?
-
英文有声版绝对是这部作品最让我满意的部分, 当然这主要应归功于Jim Dale和Stephen Fry. 网上也看到有讨论这两个版本哪个更好, 不过就我这个和话剧沾过一点点边的人而言, 还是更偏好百变声线的Jim Dale. 听他的朗读和演绎, 能够让你感觉是在欣赏一出精彩的舞台剧. 恕我愚拙, 无法用言语描绘出有声版具体的美好了.
-
偶不喜欢这个结局, 真的. Dumbledore挂掉是正常的, Snape是卧底是正常的, Voldemort的挂掉以及三小强+Ginny的存活更是天经地义, 但是直到最后一部才明确提出Deathly Hallow, 这总让人感觉不开心, 就好比看到指环王里在结局前10%的时候Gandalf才露面掌控大局, 又好比戏说乾隆第一部你都眼巴巴看着四爷和大反派PK的时候, 曹大人召唤了一群兵马直接搞定了索拉旺. 不过我辈不是作者, 忍气吞声罢.
-
就个人看法而言, 整个系列中我最喜欢的作品应该是Goblet of Fire. 写前面的一两部作品时估计Rowling阿姨还在为生计发愁, 于是写得不算很认真, 小错误不断. 故事情节也很烂. 尤其是Philosopher’s Stone, 简直可以和Dan Brown的Deception Point有得一拼了. 从第三部开始故事情节稍有改观, 不过第三部中的时间旅行桥段也是够让人不爽. 我很腹诽第三部结尾时Snape的一些举动, 和整个七部故事中他的性格有些比较明显的冲突, 不知道Rowling阿姨写到这儿是不是太随意了. 第四部情节虽然也不见佳, 不过能够在构造出魔法世界后又扩张了整个世界的版图, 这一点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随着Voldemort的复生, 整个小说的颜色也逐渐变暗. 后几部在我眼中完全是为了结束故事而结束故事了, 五六七三本完全应该合成一本. 另据报道, Rowling本人说她在写第一本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结局. 这个是在扯, 不过是这个无耻的女人的又一个谎言罢了.
-
好吧你知道我肯定会显摆这个经历的: 最后一部Deathly Hallows全球发布应是2007.07.21. 在2007.07.16, 即官方发布前五天, 水木上就有网友发出了整部小说的照片版. 我于是开了一两个夜车在07.19就读完了整部小说, 说不定我是全球前多少位读完这部作品的人也说不定, 嘿嘿. 事实上, 我的Harry Potter经历应该是在那个时候完结的.
-
Harry Potter电影. 和大部分畅销书改编的电影水平类似: 不出彩, 不太渣, 如是而已. 其他的, 没什么好评论的.
-
Harry Potter这部小说本身虽谈不上和Twilight系列一样是速朽的小说, 但是这种没有太多文学价值的畅销书应该很难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但是就流行文化而言, 它已然是一个符号. 而这个符号的成型的过程, 恰好跨越了我们大多数人年轻的岁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符号. 就比如我们很难真正理解若干年前邓丽君的流行, 我们的长辈也应该很难理解Harry Potter的流行吧?